德州市打造全国粮食高产和节粮“双示范区”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德州市打造全国粮食高产和节粮“双示范区”

发布日期:2024-07-07 来源:反刍动物

  • 详细介绍

  编者按 我市陆续推出“十大集成改革”及系列集成改革,3年间,一批具有德州特色的改革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德州深化集成改革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效,敬请关注。

  节粮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全方位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不仅要从高产创建上下功夫,还要把握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怎么来实现粮食“收储运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答案就藏在每个环节的精细化举措中。

  6月6日,全市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禹城市梁家镇拉开帷幕。在小麦成熟度和长势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农机手不仅要保证收割的速度,还要严控小麦机收损失率。

  今年是我市组织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的第4年,通过持续推广高效装备、培育机收能手,小麦机收损失率越来越低。“通过对116个监测地块机收损失率调查,2023年全市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0.83%,远低于2%的国家作业品质衡量准则。”市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东说。

  今年麦收期间,武城县“吨半粮”核心示范区李家户镇刘王庄村的种粮大户李丙和用上了新买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这辆车配备了先进的纵轴流脱粒技术,可分段、旋转、脱粒,具有分离清、损失小、脱净率高的优点。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作业效率高、损失率低是选择农机的首要因素。”李丙和说。

  全市843万亩小麦开始大面积收获后,各地抢收抢种,抓好机收减损。依托农机生产厂商、销售企业、农机维修网点等,提前对参与“三夏”生产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播种机和拖拉机等25万台(套)机械进行检修。全市设立机收服务热线张,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22个,保证跨区作业有序开展。为应对极端天气,我市以骨干农机合作社为主力,在全市组建83支应急作业服务队,同时由气象部门提供专题气象服务,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夏收连夏种,粮食生产压茬推进。6月18日下午,在乐陵市孔镇镇马固村,3台播种机正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据该村党支部书记谢洪友介绍:“每台播种机一天可以播种300亩左右,全村530亩土地大半天就播种完毕。以前人工播种,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

  张宝东到刚刚播种后的农田里实地查看,每隔10厘米找到一粒大豆,每隔14厘米找到一粒玉米。这是我市推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4行大豆、4行玉米交替种植。这种模式充分的利用两种作物高矮搭配、边行优势的互补效应,能有效提升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转3版)

  各地通过购置、租赁、服务外包等方式,推广应用高性能智能播种机械,推动勺轮式播种机向指夹式、气力式高性能机型升级换代,逐步的提升机播质量,确保播深一致、行距一致,防止漏播、重播,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促进单产提升,为减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6月18日上午,一车车新麦接续运往宁津县粮油储备库。储备库总经理商建业登梯入库,检查粮情。隔着木板,脚下是两层楼高的仓储小麦,粮仓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大有玄机。仓内布设168个检测点,可以实时监测粮堆内部温度、湿度、粮食水分以及粮堆内氧气等多项参数指标。所有仓房均应用机械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和平房仓横向通风集成等技术,实时保持准低温绿色储粮。内环流控温系统的应用使夏季仓温由35℃以上降低到25℃左右,仓湿由75%以上降低到40%以下,实现储存环节精准减损。

  “整个仓容规模在6.3万吨左右,粮食储存周期一般为3年,我们将粮食储存周期损耗率由原来的1%左右降到现在的0.4%,每个周期有可能可以节约粮食380吨。”商建业说。

  2022年以来,全市完成新扩建和升级改造仓容39万吨,显著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提升了绿色储粮水平,据2023年储粮损失调研,我市地方储备粮储存周期内综合损耗率为0.79%,符合国家标准。

  夏收时节正是位于夏津县北城街道的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忙的时候。一辆辆送粮车在公司门口排队过磅称重,仔仔细细地观察,每辆送粮车的车厢栏杆缝隙都用泡沫填充,车厢顶部严严实实盖着篷布。打开篷布,是颗颗饱满的麦粒。

  “道路颠簸造成粮食洒漏往往是损耗最多的环节之一。从聊城开车到德州,全程道路平坦。而且,我们的小麦全部散装、散运、散卸、散存四散化运输,避免反复打包拆包造成抛洒遗漏。”来自聊城的送粮司机高明远说。

  采样员检测完容重、水分、杂质等指标后,运粮车驶上大型卸粮翻板,在液压装置作用下,车头抬高,小麦倾泻而下,流入地笼。从进入粮仓开始,粮食便通过传送装置,在封闭的管道内加工生产,实现粮不落地。

  近年来,我市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抓手,大力探索“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全面优化提升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建设管理上的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全域实现了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村庄(社区)至少有1到2条穿村大街、县乡公路及重要村道隐患点治理排除,基本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

  抢抓“七网”建设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全力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提升专项行动和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专项行动,3年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880公里,县乡公路三级路以上比例提升19.7%,提升比例全省最高。全市粮食应急运输车辆达434辆,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实现原粮“四散化”运输。

  我市通过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强化产业集聚,提高粮食利用率,做到应用尽用。

  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六皮九心三渣两尾”制粉工艺,将小麦出粉率从77%提高到79%,每年可提高5万多吨面粉产量;平原县福洋生物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深化5级,产品转化率达99.5%;禹王集团将一粒大豆“吃干榨净”,“变身”70余类百余种产品。

  平原农慧为农服务中心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指导研发新型饲料发酵技术,利用玉米秸秆和酒厂的啤酒糟、白酒糟等,采用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开发牛羊用酵肽饲料。这种发酵饲料能改善瘤胃菌群,提高营养吸收率,适口性好,能增加牛羊采食量,提高生长速度。该中心每年可生产发酵饲料5万余吨,为土地经营户节支100万元,为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每年可替代粮食1万吨。

  我市打造粮油产业集聚区,争取禹城市、陵城区等列入沿黄大豆产业集群,推动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落户齐河县,推广德州军粮供应工程“德州模式”。从全市20家小麦粉加工公司和3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调查的最终结果来看,小麦粉加工公司、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损失率趋近于0,小麦加工后形成的小麦粉及副产物麸皮、次粉胚芽,玉米加工后形成的玉米淀粉、淀粉糖浆及副产物玉米蛋白粉、胚芽等均得到一定效果利用。小麦、玉米可食用利用率分别达到78.04%、76.32%。

  通过“本地育”与“外地引”,形成以发达、五得利、粮全其美等为代表的面制品加工产业链和以保龄宝、百龙创园、福洋生物等为代表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全市粮食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同步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打造“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面向京津冀鲁的“中央厨房”。

  走进位于天衢新区的观海码头海鲜餐厅,入口处的LED电子屏上“倡导文明就餐制止餐饮浪费”的标语格外醒目;餐厅墙上张贴着“反对餐饮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倡议书。

  “我们在做足、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服务人员会综合就餐人数、性别、年龄等情况,推荐荤素菜品搭配的数量,引导顾客在点菜时少点勤点,不够再点。”观海码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介绍,为了鼓励光盘行动,餐厅的一二楼显眼处专门设置了自助打包区,为顾客免费提供专用打包袋、打包盒,引导顾客按需点餐、剩菜打包。

  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德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将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全省首个反食品浪费团体标准《德州市餐饮服务单位反食品浪费工作规范》。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创建内容,在全市广泛开展“节粮家风”宣传活动。推行“吃多少点多少,吃不了就打包”的节俭用餐习惯,积极推广“小份餐”“半份餐”制度,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