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挥洒汗水 服务“三农”促进发展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科技助力挥洒汗水 服务“三农”促进发展

发布日期:2024-06-18 来源:ayx爱游戏体育网页登录入口

  近年来,迪庆州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把科技知识送入千家万户、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以科学技术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为迪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的真谛,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

  5月,迪庆高原到处是新绿萌发的希望景象。王文军穿梭在田野间,细细查看当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不时叮嘱村民:“高海拔田地里的农作物,相比平原地区生长时间延后,现在正是青稞新苗发芽的时候,要细心照看。”

  从播种育苗到科学安全管理,在农业战线年里,王文军一直把提升自身素质作为搞好基层农技工作的基础,身体力行深入基层,每年下乡时间达110天以上,室内开展培训10多次,现场培训30多次,直接培训群众1100多人次,足迹遍及全州40多个村。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分析对比,王文军找出适合迪庆州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措施,筛选出云稞1号、云大麦12号、迪青1号、迪青2号、迪青3号、迪苦2号、云荞1号等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20万亩,直接助农增收1400万元,节支600万元。

  王文军总是忙碌在生产第一线,勇挑最艰苦的任务,先后承担实施了40多项中央、省级、州级科技示范项目。其中,先后参与实施了“国家现代农业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迪庆综合试验站建设”、农业农村部“云南迪庆香格里拉荞麦原原种扩繁”、云南省“优质荞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省科技厅“迪庆州迪苦1号荞麦良种繁育与推广”等项目,在迪庆及周边地(市)推广新品种应用45.11万亩、新技术应用1.656万亩,累计新增产量930.2万千克,新增产值4562.14万元,有力促进了云南省滇西北地区燕麦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牵头推进实施2013年中央财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迪庆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示范”、2012年—2014年党政一把手“云南迪庆涉藏地区青稞高效栽培技术与产业化示范”、省科技厅“青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省科技厅迪庆涉藏地区青稞良种繁育中心建设、2016年省科技增粮冬青稞高产创建、2014年—2022年州级青稞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等项目,共承担完成了核心区建设16641.5亩,平均每亩增产61.9千克,增加产量1030吨;推广辐射区建设177693.7亩,平均每亩增产59.9千克,增加产量10643.8吨。

  作为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迪庆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德钦科技特派团团长、迪庆州农科院粮作种业室主任、正高级农艺师,王文军始终情系“三农”发展,坚持深入第一线,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参与实施的迪庆涉藏地区高产优质苦荞品种“迪苦1号”选育与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涉藏地区青稞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获2013年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云南迪庆涉藏地区青稞高效栽培与产业化示范技术集成项目获2019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王文军扎根田间地头,在全州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青稞、玉米、荞麦、燕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等方面奉献智慧和力量。2011年被香格里拉市农科局评为农技推广先进个人,2014年被州科技局评为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被迪庆州精神文明建设指挥部评为最美科技工作人员……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是王文军“真心为农民、汗洒田地间”的生动实践。(记者 何帝龙)

  迪庆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站站长(高级工程师)、迪庆州水务局水利规划科负责人王永昌24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在水利战线,先后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从普通经纬仪、水平仪到全站仪测量、放线,从手工计算、绘图到计算机程序辅助计算与制图,从手写到计算机编写,王永昌见证了迪庆水利技术的迅猛发展。

  2000年,王永昌从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毕业到德钦县佛山乡水管站工作,从基层做起,先后负责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工作。在工作中,他不断学习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电子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专业方面技术负责人,王永昌参与了迪庆州水利发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迪庆州水网规划、迪庆州水利空间发展规划、迪庆州流域防洪规划等重点水利规划编制。按照迪庆州“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王永昌积极地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开展香格里拉市给初楚水库等11件水源工程前期工作。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王永昌以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工程管理改革,创新管护模式,健全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农村供水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并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管,逐步的提升供水水质达标率,使全州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得以有效推进。至2020年底,全州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实现收费且水费收取率达95%以上,并按“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要求,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延伸至乡镇人民政府,建立乡镇、村级管水负责人名单和联系方式台账,明确分散供水工程由农户自用自管,确保了每一处农村供水工程都有人管。2021年,因水利脱贫攻坚工作出色,王永昌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近年来,王永昌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结合岗位工作职责,认真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农村供水保障、水利项目规划、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

  “24年来,我见证了迪庆水利水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及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也从一名基层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逐渐成长为业务技术骨干,独立解决和处理高海拔寒冷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高海拔寒冷地区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王永昌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人,将一如既往地干好本职工作,为迪庆水利事业高水平发展添砖加瓦。(记者 杨涛)

  “人生七十古来稀。”很多人到了这个年龄,已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这位老人虽然退休了,但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奉献余热,切实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他就是退休教师、维西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普志忠。

  老有所为,奉献社会。自担任维西县老科协会长以来,普志忠带领老科协工作者活跃在科技战线上,坚持以“服务三农、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己任,将老科协、大词戏古乐团作为科技知识普及和宣传的载体,积极挖掘维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不停地改进革新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方式,用先进的科技文化去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促进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2006年,我们筹建了维西县保和镇老科协,这是全省唯一一个乡镇老科协。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保和镇老科协升格为县级老科协组织。”普志忠说。

  2008年以来,维西县按照全国老科协工作有关要求,认真开展“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仅2023年开展活动120场次,受众5502人次。普志忠撰写科普宣传简报38期,撰写科普宣传和科学素质提升讲稿18份。

  近年来,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普志忠共撰写科普宣传讲稿58份,宣讲200多场,听众达40023人次,还撰写了旅游、教育、文化科普论文14篇。其中,《齐心建设新农村 傈僳山寨气象新》一文被中央党校收录;《要充分的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文被列入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学术交流论文。

  在科普知识宣讲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普志忠创作了一些反映新时代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欢迎,得到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表彰。“我的家乡贫困面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各方面落后,是党培养我成长,我应该为家乡各项建设尽力。”普志忠说,“我们把科普知识的宣讲与文艺演出结合起来,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科技素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老有所乐,传承文化。“维西文化资源丰富,但许多民间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大词戏是保和镇独有的一种戏曲,在全国300多种戏剧里属于特有的一种剧种。2003年,维西组建了大词戏古乐团,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普志忠说,“我与其他同仁一起,尽心尽力保护、传承、弘扬地方独有的民族文化,完成了《明清古风维西大词戏古乐荟萃》光盘的出版发行,维西县的大词戏、洞经古乐、扬琴调等分别成功申报为省级和州级非遗代表性保护目录,当前正在努力把大词戏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2023年,普志忠认真组织并且开展送濒危剧种大词戏进乡村公益演出活动,深入村、组演出70场;到省内一些地州惠民演出14场,观众达25000多人次,扩大了维西大词戏的影响力。同年,完成了《中国戏剧全集》(大词戏)的撰写和第三稿的修改工作,并把书稿送省文旅厅非遗中心审稿。撰写完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选题《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普志忠积极组织维西大词戏古乐团开展“三下乡”活动,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维西大词戏古乐团被县委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集体的荣誉;为深入开展“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活动,由普志忠创作的维西扬琴弹唱《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边疆》和快板《说唱党的政策好》两个节目参加网上比赛,均获得二等奖。扬琴弹唱《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边疆》作为迪庆州唯一一个宣讲节目参加了全省决赛,获优秀节目奖。

  普志忠不求回报、只讲奉献,热情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他表示:“我们要乘着党的二十大的强劲东风,努力丰富老科协工作内涵,充分的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促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记者 张燕)

  今年49岁的陈继华是德钦县畜牧水产管理服务中心主任。26年,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如今的中年人,陈继华一直在基层畜牧兽医系统工作,常年在一线与牛、猪打交道,今年被提名为迪庆州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5年毕业后,陈继华先后在德钦县霞若乡、升平镇、德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德钦县草原监理站和德钦县畜牧水产管理服务中心工作,长期从事疫病防控、兽医门诊治疗、牧草栽培、牛羊棚舍建设、牦牛黄牛冻配、农牧民专业方面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及良种推广等工作,得到了牧民群众和上级部门的好评。

  在实践中学习。在德钦县霞若乡、升平镇工作期间,陈继华主要从事兽医诊疗、动物防疫和品种改良工作。他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路途远近,也不管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只要老百姓需要,总是随叫随到,及时处置各类动物疫病。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坚持订阅《中国兽医学杂志》、《云南农业》等学术期刊,不断吸收应用新理论、新技术,了解和掌握畜牧兽医科技新动态。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陈继华完成云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函授专科、2005年6月至2007年7月完成动物医学专业函授本科课程。结合工作实践,他经常向业内专家和老师学习,探求最佳生产方式、工作方法,总结医疗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用技术惠及乡亲。2010年,他调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全县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牧科技推广工作。

  发展养殖业,品种改良必须跟上;发展奶(肉)牛养殖业,牛冻配技术必须过硬。对于基层兽医工作者而言,牛冻配是一项“技术活”,没有过硬的技术是拿不下来的。这也是德钦县奶(肉)牛养殖业一直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陈继华不断钻研,不断试验,寻找规律,努力练就了过硬的人工授精技术和母牛的发情鉴定技术。近3年来,通过举办技术培养和训练班和现场观摩指导的方式,他将自己26年来积累的牛人工授精技术传授给20多名牛冻精改良技术员,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县六乡两镇的所有村寨,甚至还辐射到邻近县(市)。3年来,他累计推广改良西门塔尔后代400余头、荷斯坦后代600余头、牦牛后代500余头,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促进了德钦县奶(肉)牛产业发展。

  德钦县地处高寒山区,冬春季节饲料短缺,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他经常深入养殖合作社和养殖大户,推广青贮饲料技术,将农作物秆转化为青贮饲料,指导制作和饲喂青贮饲料,提升资源利用率,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使用青贮饲料对畜牧业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其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制作流程与工艺简单、容易储藏的特点,有利于满足家畜对饲料的需求,获得更高养殖效益。他筹集资金,推广建设了45座青贮饲料窖,指导推广20套青贮饲料打包机,3年来总计指导15家养殖合作社和59家农户制作了240余吨青贮饲料,直接产生经济效益700多万元,促进了德钦县草食畜牧业发展。

  在一线年以来,为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陈继华和同事们日夜坚守在非洲猪瘟防控一线,开展外疫堵截、疫情排查、消毒灭源、调运监管、宣传培训、肉品质量安全整治等工作。他带头学习掌握非洲猪瘟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防控等技术知识,然后深入各乡镇街道,举办生猪规模养殖户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培训班200余期,动员5300余人次参加学习,发放防控技术知识和告知书、张贴宣传画等资料23000余份,累计排查养殖场(户)5万余户次,确保了德钦县非洲猪瘟疫情“零发生”。 (记者 江初)

  杨绍红,一位全身心致力于推动香格里拉市畜牧业发展的农业工作者,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开展了检疫监管、调运监管、非洲猪瘟防控、动物卫生信息化建设、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为香格里拉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主动担责,勇于冲在前线年,一场非洲猪瘟让许多农民陷入了恐慌中。“没有疫苗、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农业工作者面临一场大考。”关键时刻,杨绍红勇敢地站出来,深入一线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负责人,杨绍红主动承担了起草相关文书、溯源、设置卡点、无害化处理、调运监管、检疫和出证、违法违规调查处理等一系列工作。

  急百姓之所急,一心为民服务。在调运监管工作中,他针对区域内存在的生猪压栏问题,向香格里拉市非洲猪瘟应急处置防控指挥部提出由企业派车向生猪主产区排查调运的想法,并承担了此项工作。他带领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到生猪主产区宣讲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和有关法规政策,协调处理个别想压栏赚取钱财的人,疏通各方关系,让调运车队有序调运,推进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其间,杨绍红带领香格里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共办理30多个案件,获得了“2018年度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2020年,正值机构改革的紧要关头,检疫执法工作也不能松懈。杨绍红积极努力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执法工作。某商家将杨绍红以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人的名义告上了省农业农村厅、香格里拉市纪委、香格里拉市人民法院。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一边理顺工作,一边做好应诉工作,并整理上报成为被告的原因材料。经过法院审理,他胜诉了。

  同年,因为香格里拉市生猪产能不足,在组织企业外调白条猪保供市场工作期间,网络上出现了一则“香格里拉市民在菜市场买到臭猪肉”的视频。作为组织调运的主要负责人,杨绍红第一时间通过香格里拉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官方平台发布有关信息,正面引导不法商家诚信经营,坚决维护消费者利益。当年,香格里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及杨绍红被香格里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评为“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记者 拉茸追玛)

  2015年9月退休的张继忠是一名在畜牧业战线奋斗了大半生的职工。工作期间,他经常深入农村,勤勤恳恳,踏实工作,赢得了农牧民的赞扬,被评为香格里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在工作中,张继忠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他多次深入基层,向农牧民讲解综合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控、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养殖与环境保护、动物检验检疫等方面知识,指导帮助农牧民提高种植养殖技术,降低养殖风险,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收入。22年累计接受过他培训指导的农牧民超过25000人次。

  培训过程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养殖技术知识。每次培训结束后,由于担心学员回家后才察觉缺陷,他便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大家,有时一天内就会接到二三十个养殖咨询电话。后来有了QQ、微信等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方式,张继忠就建立QQ群、微信群,极大地方便了学员、农牧民的交流学习。有时遇到比较急的问题,他就直接和农牧民视频通话,为他们解决了不少难题。他建立的香格里拉市农友群有300人,微信好友达2300多人。

  张继忠用耐心、恒心、信心,将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三农”事业,被17个单位、部门、团体和组织聘请为培训老师。他讲课生动形象,对农民启发很大。他为偏远的农牧民供应牧草、种苗、草籽,有时还免费为家境困难的农牧民购买种子。

  退休后,张继忠依然心系农村,发挥余热,一有机会就向农牧民宣传科学饲养、安全饲养、节粮饲养、低成本饲养知识。他的学员遍布香格里拉市每个乡村,还有德钦、维西,丽江、保山等州内外的农牧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近日,州司法局、维西县司法局以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组建普法队走进维西县第三中学开展“迪庆州司法行政系统普法强基专项行动‘利剑护蕾’专场普法”活动。[详细]

  近日,由省消防救援总队、省体育局、州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云上”救援技术交流活动在香格里拉市成功举办。[详细]

  2024 年“云腾四海·茗动天下”中国(云南)茶文化欧洲推广活动,在法国巴黎市和里昂市、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意大利罗马市三国四地举办。[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