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现代杂交构树推广第一人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王晓东:现代杂交构树推广第一人

发布日期:2024-07-18 来源:ayx爱游戏体育app官方网站

  只见停僮葱翠的构树叶铺成的绿色海浪,向遥远处蔓延、起伏。一台台特殊的收割机,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穿梭、收割。

  兰考,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6月23日至24日,全国构树扶贫工程现场会在这里举行。

  就在构树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副主任洪天云、河南省副省长武定国、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以及中科院、中国农大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扶贫干部、企业家代表等,围成一圈,在倾听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健壮的中年人充满激情地讲解构树的组培、种植、加工与营销。

  “兰考县构树扶贫工程呈现出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良好发展势头,要在全国推广兰考先进经验。”

  王晓东的父母都是老师。五六岁时,他离开北京跟随父亲支援大西北。在陕西蒲城完成了高中之前的学业。

  当时的农村,生活异常艰苦。人们天不亮就得到田地劳作,挣得微薄的“工分”。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几个听说过“工分”这个词。在分田到户之前,农民们须在集体的田地里劳作,大多数农民一天只挣八九个工分,妇女儿童减半。那时,一个工分相当于五六分钱,折合起来,农民的“日薪”才四五毛钱。

  王晓东本是知识青年,但在残酷的农村里的生活中,锻炼出了健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

  1977年冬,国家恢复高考,王晓东第一时间就报名参考。可是,1977、1978年,王晓东遭遇两次高考落榜。

  在父亲的鼓励下,王晓东1979年重拾高考梦。那个年代,农村青年要想改变命运,唯有参军与考学。文革十年,高考被叫停,知识分子向贫下中农学习种庄稼;现在,邓公复出,农村青年王晓东,有了通过考大学跳龙门的机会。然而,苍天弄人。王晓东连续两年名落孙山。

  父亲是位老教师,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他鼓励儿子不能气馁,虽然从小停课闹革命,文化底子薄,但坚持就是胜利。就这样,王晓东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最终考上了天津纺织工业学院(今天津工业大学)就读化学纤维工程专业。

  1983年,大学毕业的王晓东,被国家统一分配到河南郑州合成纤维厂任车间副主任。

  那个时代,十年浩劫刚刚结束,整个国家建设百废待兴,人才稀缺。年轻的王晓东,被郑州市委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王晓东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他与厂里的同事去德国实习,深深体会到了德国的工业之发达与德国人工作之严谨。王晓东回忆说:“我们中国人干事情,总会抱着差不多的心态。德国人不同,即使在拧螺丝上,也是要求严格,使用力矩扳手,扭矩多少就是多少,一丝不苟、绝不马虎。”

  王晓东说他喜欢动手实操,打小就喜欢新鲜的事物。当时,国家开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实行与内地不同的政策。在一次次去南方开会出差的过程中,王晓东被那边的人才政策与工作风格所吸引。

  1988年,珠海特区政府的一纸调令,将他调到化纤企业珠海粤富华当技术部经理。这一干,就整整干了三年。

  三年后,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投入两亿,计划在珠海建设比粤富华更大规模的化纤厂。经多方打听,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找到王晓东,高薪聘请王晓东为常务副总。

  “我从没见过这样挖人的方式——直接让财务拿着一大包现金,开着车带着我一起在珠海市大街上随便走。除了别墅,任何商用房,只要你看上了,立即替你买下,房产证马上写上你的名字……这种架势,我哪里见到过啊!”

  当然,高薪酬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高投入、高风险。王晓东刚去公司的时候,整个团队加上他自己就两个人。规划中的土地还在平整,厂房、流水线和技术工人,一切都还没影,都要从头开始。于是,招兵买马,引进设备……王晓东都须亲力亲为。

  就在公司刚有眉目的时候,因中央对金融领域整顿,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项目被迫下马了,踌躇满志的王晓东也就此下岗了。

  后来,“下岗老板”王晓东和朋友在珠海炒过股,在安徽肥东搞过房地产,在福建晋江搞过批发。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挣到过钱,也被别人骗过。

  用王晓东的话说,他的前半生创业之路起伏沉浮,其实是上天在“苦其心志”,从而“增益其所不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晓东可以感觉到,上天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着他去挑战。

  王晓东大学专业是纤维工程,构树树皮是上等的纤维原料。冥冥之中,王晓东与林业特别是构树早就有了某种关联。

  王晓东在外面打拼了几十年,回到北京。听朋友说种植竹柳不错,便投资100万,与朋友合伙成立了汇通天地林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看着竹柳嫩芽一点一点破土而出,王晓东心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惊喜与敬畏。然而时间久了,却弥补不了他对竹柳产业单一经营方式,一味育苗卖苗的缺憾。

  彼时,竹柳的市场行情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为竹柳易种、速生,种植户们一窝蜂投入种植。市场趋于饱和,可是竹柳的上下游产业链并未打通,销售自然变得困难。就这样,在王晓东事业陷入瓶颈期时,他偶然遇到了构树这一树种。

  那是2009年,王晓东通过朋友认识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沈世华教授,从而生平第一次看到了杂交构树。

  第一眼看到这毫不起眼的小苗,王晓东凭着直觉,相信这就是自己应该全心投入的事业。于是,他从沈世华手中买了一些构树苗,种在自己的竹柳基地。

  一个解释,“构想”为“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的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另一个解释,“构想”为“实现种植构树、扶贫报国的远大理想”。

  打那时起,王晓东每年给中科院植物研究所20万元研究赞助费,聘请沈世华与自己一起工作。

  虽说一开始他对构树知之甚少,但凭着对构树事业的一腔热血,在沈世华的带领下,王晓东慢慢的变成为了构树育苗、组培的专家。

  王晓东与中科院合作,参与了天津大港油田盐碱化的治理、山西阳泉矿山的改造以及唐山曹妃甸的沙地绿化。

  天津大港油田盐碱化严重。王晓东与沈世华带领员工,在那里亲手种植了500亩构树苗圃。油田盐碱化严重,种一般树种需要换土,然而种植构树却不用。500亩苗圃基地长成后,构树苗移种到天津的各个居民区,成为了一种绿化植被。

  山西阳泉废弃矿山,布满裂痕、地面塌陷,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构树种上去,成活率高达90%以上,牢固锁定泥土,防止水土流失。

  河北曹妃甸工业区,是由吹沙造地形成的,土质盐碱度高,极不适合植物生长。构树种上去,很快形成耐盐碱生态防护林,这能提高植被盖度,发挥出防护功能,大力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

  2012年,王晓东在安徽省岳西县,与当地企业家鲍翊山合作种植了300亩构树。

  岳西是全国贫困县,当地政府对于构树种植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短短几年,岳西构树基地所在村民,因为参与构树种植,全部脱贫。这是我国构树扶贫成功的最早案例。

  2014年,沈世华找到王晓东,告诉他国务院扶贫办有可能将构树列为扶贫项目,现正在全国考察调研。

  这可把王晓东激动坏了。放眼全国,此时只有安徽岳西有如此大规模的构树种养殖基地,而这基地正是王晓东和他的伙伴们呕心沥血、倾情打造的。

  不久,国务院扶贫办领导考察岳西基地后,高度肯定、大加赞赏,这无疑给王晓东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一手打造的岳西构树种植基地,可谓是我国构树扶贫事业的发祥地。他自己,也因为最早市场化推广杂交构树,被誉为中国杂交构树推广第一人。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蛋白质饲料奇缺,每年进口大豆六七千万吨、苜蓿近百万吨,进口额400亿美元/年以上。

  过度放牧和砍伐、传统农耕方式,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矿山修复、城镇废弃地等增多,亟待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脱贫,实施“精准扶贫”重大工程。扶贫工程,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构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桑树构属落叶乔木。最早记载于诗经,“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穀”。意思是:我喜欢那个庭院,院中有檀树,下面有构树。穀,就是构树的意思。

  可见,至少早在周朝,构树就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大家可以合理想象,远古的中国人民,就在采摘构树的叶子来喂猪、喂牛、喂羊。

  据科学研究,构树叶粗蛋白质含量为28.22%,而玉米则为8.5%,构树是后者的三倍多。

  但是,由于构树树叶有绒毛,适口性差,导致家畜不喜食用;加上构树蛋白质分子太大,动物不易吸收,所以营养价值不能充足表现。因此,构树在几千年来,并未真正发挥其作为优质饲料的历史作用。

  现在,杂交构树解决了适口性问题;生物质发酵技术,解决了蛋白质分子过大问题。

  其一,构树饲料含有天然抗生素,解决了饲料里面必须加入抗生素的问题,保证了食品安全。

  其二,构树饲料营养价值丰富,蛋氨酸、赖氨酸含量高,动物食用后生长速度快,成本优势大。

  其三,构树饲料富含多功能小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保证了肉质细嫩顺滑。用构树饲料喂养的猪肉,八个月相当于普通饲料喂养三个月的细嫩程度。

  正是沈世华、王晓东他们,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在现代构树产业不断探索、付出心血的科学家、企业家,才使构树种植首次和中国农民的命运发生碰撞,从而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当年,王晓东正是从沈世华教授这里了解了构树的独特价值,才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都投入到这棵普通又神奇的宝树。

  安庆人鲍翊山清楚记得,2012年王晓东来到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和鲍翊山一起成立了安徽中科安岳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岳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西部,东与潜山县接壤,西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南与太湖县毗邻,北与舒城县、霍山县相连。

  岳西是大别山区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穷的地方、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是安徽省旅游资源大县,全国知名的绿茶之乡。就是这样的一个特色之乡,却长期顶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王晓东他们刚到叶河村的时候,这里可谓荒山野岭、外人罕至。政府帮助流转承包了209亩土地,王晓东们开始了构树种植之旅。

  岳西多山地,茅草多,松柏都不怎么生长。王晓东他们买下一户人家的二层小楼,吃住、工作、接待,都在这里解决。时在夏天,蚊虫肆虐。有一天晚上,大伙吃完饭,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闲聊天,忽然有人惊呼:

  在楼房后面,是一片茅草地。在茅草从中,竟有数十上百条大蛇,在昂头穿梭,进行着奇怪的舞蹈。蛇的眼睛在暗夜里闪着瘆人的红光,嘴里血般的信子一伸一缩,发出丝丝的声响。那情形,着实令人惊恐!

  王晓东赶紧安排大家紧闭门窗。第二天,给大家装备了防割手套、齐膝胶靴等劳保用具,这才免于被毒蛇毒虫侵袭。

  王晓东他们在岳西种构树,可以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来形容。野山种了构树后,放眼一片绿色。县领导十分满意,便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签署协议,全力发展构树产业,以期荒山变梯田。

  可是,岳西山区一到雷雨季节,巨大的山洪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没有预先做好防洪道,构树被雨水冲刷,被连根拔起,大多死亡,损失重大。

  王晓东总结经验道:“种树必须要遵循科学规律,水利设施尤其重要。现在岳西政府也已经解决了这方面问题,做好了护坡引排工程。”

  山上有构树了,树叶自然不能浪费。在岳西,构树生长后,有些时候都不需要收割,直接将鸡鸭牛羊赶到山上,自然放养。构树叶被吃得光秃秃的,大大地节约了养殖牲畜的成本,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改善。

  中科安岳的构树饲料加工产出后,直接就地供应给农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合作社一般养殖规模在三四百头猪的样子,农民收入因此大幅度增加。

  因为构树种植基地就在家门口,当地农民不用再外出打工,成了新型的产业工人。中科安岳每年大约要投入200万元作为扶贫款,补贴给当地农民。两年后,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

  村民老叶右手残疾,和儿子小叶都在构树基地打工。小叶年轻,以前在外地打工,踏实肯干,头脑也很灵活。基地就派他带薪到中科院学习组培技术,很快就成了技术能手。现在,叶氏父子年综合收入超过了5万元。小叶也光荣入党,成了村党支部的一名骨干。

  就这样,王晓东他们在构树种植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为了更好实现机械化收割,他将德国、日本以及国产的收割设备都研究测试了一遍,然后耗费大量的资金与精力,自主研发了构树磨浆机等系列机械设备,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今年以来,承担着在全省率先脱贫重任的岳西县尽锐出战、全面发力,向脱贫摘帽发起了最后的“冲刺”。目前,岳西县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8%。”

  回想2012年,自己和夫人不远千里,义无反顾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山村,把荒山变金山,把茅草换构树,王晓东看着这道新闻,感慨万千。他亲自下厨,炒了几道下酒菜,邀来一起打拼的老朋友小酌了几杯。

  扶贫的伟业,有自己与亲人的参与;扶贫的胜利,有自己和伙伴的勋章。这是献给奋斗者最醇美的酒。

  精准扶贫,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越是恶劣的地质环境,越能彰显构树的特殊价值。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推开兰考扶贫办的大门,立志要在兰考发展构树行业,但是却被有关领导婉拒了——因为王晓东的资金规模偏小,不符合当地招商引资的要求。

  王晓东心态很好,他知道好事多磨。他选择坚持,他坚信自己两三年内,一定会再回到兰考。

  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于郑州。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习这样阐释焦裕禄精神: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都不可能过时。

  根据中央统一安排,中央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县,习联系兰考县。

  河南是畜牧大省,发展构树种植市场广阔,潜力很大。目前河南省已种植构树3.19万亩,形成了组培、联苗、大田种植、饲贮、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带动2137个贫困户实现年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预计今年河南构树种植培养面积将达到5万亩,2020年全省构树的种植培养面积将达到20万亩。

  目前,兰考将构树种植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形成了鸡、鸭、牛、羊、驴养殖和饲草种植的“5+1”模式,从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出台发展引导政策、开展工程研发技术四个方面着手,为全国构树产业扶贫探路示范。

  王晓东不仅是一个目光敏锐、持之以恒的企业家,还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员。与其说是他选择了兰考,不如说是构树扶贫的历史机遇,呼唤了王晓东奔向兰考,追随伟人们的足迹,创造属于构树事业的新篇章。

  这一次,他带来了数位颇有实力的合伙人。还有一位在农林行业叱咤风云、创下诸多商业奇迹的神秘老板的鼎力加持。

  再回到兰考,王晓东势必要在兰考的土地上亲自种上构树,实现构树产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

  现在,王晓东已在兰考种下万亩构树。2018年6月,新的2万亩种植规划正在和当地政府论证对接中。

  王晓东的“构想”一直是宏伟的,如今他又在兰考这片光荣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战场,等待着他的,将是新的拼搏,新的突破。

  大学毕业,正赶上国家包分配,他不甘心在内地工厂过着四平八稳、从年轻时就能看到退休生活的日子。于是毅然下海,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去一试身手。

  在特区珠海,他见证了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大潮,更投身于其中,留下了一道弄潮儿的矫健身影。

  随后的日子,人近中年的王晓东,在不同的行业里都尝试过,打拼过。与其说他是迷失了方向,不如说他是在不断试错,不断寻找更对自己最合适的疆场。

  如果用金钱来衡量,今天的王晓东确实还谈不上功成名就,因为他还奔跑在构树事业的奋斗路上。

  但如果用另一个维度来衡量人的成功与否,我们可完全判定,王晓东已用他的经历,证明了他对社会、对农民、对扶贫事业曾经做出过的奉献。

  而今天的王晓东,站在兰考这片黄河滩区广袤的盐碱地,他已经“来了”,而且也已经“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