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破坏、打包青贮、配送外销……9月27日,记者先后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古鄯镇、总堡乡的田间地头、种养合作社、秸秆加工配送点,处处出现如火如荼的秸秆青贮配送现象。
这是青海种粮大县民和县依托2万公顷全膜玉米,活跃执行“粮改饲”方针,继续深化“农牧联动、草畜结合”开展形式的一个缩影。
民和有着“瓜果之乡”的美誉,但这儿山大沟深,70%的犁地是旱地,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一度成为民和县农业增收增效的“瓶颈”。2008年,伴跟着全膜玉米的大面积成功推行,不只在“拉羊皮不占泥”的土地上收成了“千斤亩产”,每年还产生了近百万吨的玉米秸秆。
面临很多的玉米秸秆,如何将从前烧水煮饭的田间地头过剩资源变废为宝?民和县改变开展理念,活跃走“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工业高质量开展路子,加速秸秆加工使用。
近年来,凭借国家“粮改饲”方针扶持,民和县秸秆加工使用率快速提高。民和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白永吉介绍:“2023年,全县得到国家粮改饲项目扶持资金780万元,秸秆饲草加工使用率达90.8%,比‘十三五’末添加9.2%,本来过剩秸秆资源已成为助力村庄复兴、带动农人增收的‘香饽饽’。”
一把秸秆带活村团体工业。记者在松树乡牙合村村团体经济合作社秸秆加工厂区看到,一台打包裹膜机正开足马力作业,6名乡民忙乎不断,在厂区空地上规整摆放着一排排浅蓝色青贮包。
“本年受雨水影响,秸秆青贮时刻延误至9月中旬,现在打包青贮283吨,已出售100吨,收入4.4万元。”牙合村党支部书记杜文彦说。
据了解,在70万元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团体经济项目资金和383万元村庄复兴项目扶持下,牙合村打造了以秸秆青贮和颗粒饲料加工为主的村庄复兴工业,不只让当地玉米秸秆“升了值”,还带动本村困难家庭大众务工增收,秸秆加工大约2个月时刻,10多名本村大众人均有五六千元的务工收入。
一把秸秆催生一个草工业。在民和县总堡垣的玉米地里,一台大型自走式青贮机、一台大型裹膜机繁忙地往复络绎着,裹好膜的大青贮包宛如一个个洒落在田间的大蘑菇,这是青海绿宝饲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田间打包青贮的现场画面。
“本年企业经过流通土地栽培玉米8.7公顷,由于雨水影响青贮推迟,现在已青贮打包作业3天。”公司秸秆加工配送厂区负责人冯豪会介绍,本年估计亩均产玉米秸秆四至五吨,青贮秸秆首要配送到甘肃、青海海西的大型养殖场。
在这儿,古鄯镇七里村的秸秆栽培加工配送大户韩取胜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记者在厂区看到,刚从田间拉运来的秸秆碎屑周围停着一辆大型半挂卡车,一台铲车正在进行铲装。韩取胜说,这一车订单秸秆大约有36吨重,将配送给兰州市红古区张家台一家大型养牛场。
一把秸秆拓展大众增收致富路。在古鄯镇七里村河滩东侧玉米地里,一台货运三轮车上固定着一台小型秸秆破坏机,带棒子的整株玉米秸秆从进料口送入,破坏的秸秆碎屑从出料口喷涌而出。栽培大户曹小朋说:“我爸爸妈妈是聋哑人,我和妻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把爸爸妈妈留在家里真实不放心,所以就流通了村里及周边的9.3公顷犁地栽培全膜玉米,做青贮秸秆草,本年是第4年,一年下来也有八九万元收入,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民和县活跃执行“粮改饲”方针,让广阔养殖场(户)得到了实真实在的盈利,“粮改饲”作业不只得到了省农牧厅的必定,“粮改饲”项目资金也从上一年的780万元添加到了本年的1200万元。跟着“粮改饲”扶持方针力度的加大,本年该县秸秆青贮加工使用量将达59万吨,秸秆使用率估计能到达 91%。
上一篇:品牌吉林|玉米秸秆“变形记”
下一篇:安徽_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