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万蛙农或因禁返贫蛙农们呼吁:请给我们一个机会吧!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十多万蛙农或因禁返贫蛙农们呼吁:请给我们一个机会吧!

发布日期:2024-07-01 来源:普蓝德

  •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十亿农民本着对摆脱贫困和幸福生活的渴望,积极做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脱贫奔小康的号召,广大群众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自找门路,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有这么一批人,走到了蛙类养殖的道路上。据了解,全国从事各种蛙类养殖的养殖户约有高达10多万户,其中从事黑斑蛙养殖的有3.5万户、林蛙3-4万户、棘胸蛙3.5万户、泰国虎纹蛙2万户、美国青蛙2.5万户、棘腹蛙0.5万户,单单是养殖端就承载着百万农民的生计、小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3月5日,农业农村部根据《决定》提出了六项具体的措施,并发布了“农渔发[2020]3号”文件(以下简称“3号文件”),明确了野生鱼类以及中华鳖、乌龟、牛蛙、美国青蛙等两栖爬行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按照渔业法的规定来管理。但由于“3号文件”没有将黑斑蛙、棘胸蛙、林蛙、棘腹蛙、泰国虎纹蛙等蛙类归入渔业法管理,按《决定》来理解,当属禁止之例,但这对从事这几类蛙产业的117万蛙农来说,无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首先,从事蛙类养殖产业的基本都是老少边贫地区的群众,如浙江省遂昌县,虽然属于浙江省,实际是浙西南山区县,毗邻福建,当年粟裕将军在此打过游击,是革命老区县,社会经济在浙江省排名垫底,是浙江省中的欠发达县,全县总人口约23万,棘胸蛙专业养殖户40户,约240人赖以谋生。全国棘胸蛙养殖专业约3.5万户,涉及人口21万。国内合计各种蛙类养殖户19.5万户,涉及人口117万人。

  其次,蛙类养殖是全体蛙农唯一的谋生手段,据调查,浙江省遂昌县40户蛙农当中,人均耕地只有0.3亩,其中有残疾人4户,特别是滕*生户一家7口,三人残疾,妻子离家出走,有孤鳏老人2户,因病贫困家庭2户,全体蛙农平均岁数超过50周岁,没有能力学习新技能,棘胸蛙养殖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难以转产转业。其他诸如黑斑蛙、林蛙、虎纹蛙等各种蛙类的养殖状况也是大同小异。

  第三,蛙农的养殖基地是他们毕生积蓄所在,对浙江省遂昌县40户蛙农的调查显示,其中38个养殖户除了棘胸蛙养殖场之外几乎都是家无余财,而且大部分都是举债投资,据调查,有36户蛙农有农商行贷款,占比90%,徐*森户不仅有农商行贷款,还向亲戚借款20余万元,所有资金都投入在棘胸蛙的养殖基地上。

  第四,不管是林蛙、棘胸蛙、黑斑蛙还是泰国虎纹蛙,都早已成为中国常见的养殖产品,其养殖模式、技术、品控都已经高度标准化,浙江省安吉县、遂昌县等地早在2012年就已出台棘胸蛙养殖区域标准,2017年浙江省师范大学牵头制定了棘胸蛙省级区域标准,蛙类作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的冷血动物,从未有人蛙共患疾病的报道,甚至相比较于猪、牛、鸡、鸭等陆生畜禽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蛙农的养殖的林蛙、棘胸蛙、黑斑蛙还是泰国虎纹蛙都是安全食品;基地是蛙农们全部身家所在;蛙类养殖产业是蛙农们养家糊口的唯一手段,承载着蛙农全家所有的希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各种蛙产业一旦被禁,那么大批蛙农(包括林蛙、棘胸蛙、黑斑蛙、泰国虎纹蛙)和与此行业相关的面包虫养殖、蛙类专业饲料等产业都将面临基地废弃、技能失效、债务失偿、信贷失信等问题,这批蛙农也不可避免的返贫!极度影响脱贫攻坚大局。有些甚至陷入债务泥潭难以自拔,引发老人失养、儿童失学等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党中央早已发出“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夺取两个一百年伟大胜利”、“乡村振兴”等激动人心的号召,各种蛙类养殖也在多年的扶贫攻坚战、乡村振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年更是扶贫攻坚决胜年。如果这些蛙类被禁,大部分养殖户用毕生积蓄和贷款创立的养殖基地和产业必将被毁,他们将面临直接返贫的绝境,而且再转产转业也极为困难,乡村振兴也将成为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与党中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所相悖的。

  蛙农们翘首企盼,企望能以自己各种蛙类养殖的一技之长在“扶贫攻坚战”、“两个一百年”等伟大目标中立下新功,请求各级领导给予我们这个机会吧!

  中国青蛙学名黑斑蛙,从90年代开始在四川、湖南就有农业人员开始做人工驯化,在2010年始青蛙开始饲料训养,历经近9-10年自繁自养全饲料投喂,到2019年底养殖面积突破15万亩,是产业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农业增值增收的高的附加价值项目。养殖方式有稻蛙、稻蛙鱼、稻蛙鳅等综合生态农业模式;目前全国的青蛙产量约为18.75万吨,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10万,综合产值近百亿。黑斑蛙实现全人工规模养殖后,不仅解决养殖环保压力,而且为消费市场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地方特色食物,同时人工养殖实现对野生资源的保护,是名副其实的“名特优”养殖经济。

  关于中国青蛙到底在我们的祖国能不可以进行商品养殖的问题,广东省水产疫情监控与综合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林蠡总结的不无道理“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利用野生动物就不会有现在的人类社会,因为在远古时代包括日常的家禽家畜都是野生动物,人类有勇气将他们驯化繁殖养殖技术成熟之后才变成了家禽家畜,关键是要合理科学去利用”。

  中国青蛙品种早在本世纪初开始驯养,并在2012-2013年就已经完全驯养成功,目前商品养殖所采用的青蛙的种苗已经是经过9代到10代的繁殖苗种。在专业上孵化和养殖各环节,技术成熟,环节清晰,完全可查可控。而且随着人工规模养殖的成功,野生青蛙的遭受捕获压力极大地降低,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国青蛙的野生资源,伴随着对其人工养殖等监管有序、制度完善,中国青蛙野生资源将得到更优秀的保护,也更加惠及本地ECO和普罗大众。

  随着当前野生青蛙的日渐稀少,青蛙的市场行情报价持续上升。价格每上涨1元,正常放养养密度之下,每亩的商品蛙纯利润就能增加一千多元,若能够结合种苗买卖,技术转让培训,国家扶持补贴,商品蛙回收销售,则每亩地的纯利润将可更高。目前国内中国青蛙生态养殖目前已达到年产销量9-10万吨,涉及全国近20多个省份数万农民的生计,市场消费规模已达到30亿元,未来会超过100亿元以上!中国青蛙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支农扶贫产业。

  农村产业扶贫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是贫穷的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青蛙产业开发与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建议“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保持可养水域面积总体稳定。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中”等政策完全吻合,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提倡、鼓励、支持稻蛙综合种养模式,促进中国青蛙产业的发展。

  另外,依照国家农业农村部提倡的科学生态种养的要求,中国今后青蛙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将以稻蛙、菜蛙等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去发展。

  本人从2012年开始3亩面积利用活食驯养青蛙,当时青蛙亩产量在200斤,非但未盈利反而亏损了20多万,准备放弃的时候,听说牛蛙食用人工饲料从而受到启发,开始做青蛙全程人工饲料的驯化,经过1年多的驯化在第3代达到全人工饲料饲养。同时开始在居住地的周边带动养殖户200百亩,自身扩展到了20亩,亩产达到1500斤,驯化苗种皆由本人提供。为了赢得口碑,本人提出“本基地提供苗种用户,养殖过程不吃饲料的青蛙全赔”方案。前期采取师传徒的形式赢得养殖户的信任。2016年,通过央视媒体的展播,不仅在益阳资阳区集中养殖区打造了5000亩,全国各地开始复制发展。为养殖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养殖品种,创立了养殖财富新途径。

  2012年杜照林进行人工饲料驯养青蛙过程中,虽取得成功,但是青蛙品质达不到市场要求,青蛙采食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需要寻找专业的青蛙饲料,可是市场根本就没有相应公司制作,最后通过交流认同杜照林饲料养殖青蛙的可行性,从而一起在养殖基地对青蛙投喂饲料进行反复试验,进而达到青蛙采食,品质、长速都很成熟的效果。同时自己又利用对水产养殖客户接触广,了解养殖户需要新品种养殖的需求,多次带养殖户参观基地,现场直观青蛙吃饲料效果,同时对青蛙销售市场分析效益,讲解风险和养殖管理流程。同时参与央视媒体推广,使得人工饲养青蛙在社会得到普遍认可。特别是2017年开始稻蛙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更是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目前在全国青蛙养殖面积预计达到15万亩以上,按亩产3000斤的计算全年产出达到4.5亿斤青蛙销售产值近70亿,吸引了超过60万新型农民创业,也给当地政府提供了扶贫帮困的特色产业。稻蛙养殖模式的推出为蛙稻共生不再需要化肥和农药提高了农田利用率、保护了生态平衡,是绿色的农业发展全新模式。遵守(野保法)我们有责任,享受大自然共成,我们来维护。

  这次疫情,病毒的源头直指野生动物(蝙蝠等)。对于黑斑蛙等水生野生动物是否会携带这种冠状病毒,曾令兵研究员、林蠡教授、袁军法副教授等水生动物病毒的研究者表示,虽然在水产动物(鱼、虾、蟹、贝、蛙等)中发现的病毒类型很对,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也很大,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水生动物病毒感染陆生哺乳动物的病历,目前还没有一点证据证明水产养殖动物能够携带这种新型冠状病毒。

  麦康森院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养殖水产品比野生更安全。在做到养殖环境选择、养殖操作规程、投入品品质安全控制都能够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来执行的情况下,养殖水产品比野生产品安全。

  如图1所示,黑斑蛙感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阳性率为14.85%,曼氏迭宫绦虫病是感染人类的一种寄生虫性的疾病,由人吃了未煮熟的感染有裂头蚴的动物产品而感染。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如下图2所示,卵在水中孵化成为钩球蚴,钩球蚴感染剑水蚤并发育成为原尾蚴,蝌蚪吞食了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而感染并发育成为裂头蚴,裂头蚴进入猫、犬体内发育成成虫,然后产卵,完成生活史。

  人工养殖的黑斑蛙是不是真的存在这种风险呢?黑斑蛙蝌蚪,开口饵料为配合饲料粉料,随着蝌蚪的成长逐渐转为膨化饲料;蝌蚪期易发生车轮虫等寄生虫性疾病,杀虫剂的使用降低了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的量,蝌蚪食用浮游动物的可能性比较低;在黑斑蛙养殖场的养殖区域,猫、犬等动物会捕食幼成蛙所以会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这些动物进入养殖区域。综上所示,黑斑蛙养殖过程中切断了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养殖黑斑蛙感染裂头蚴的风险极低。不仅仅是以曼氏迭宫绦虫,由于黑斑蛙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地环境可控,全程使用配合饲料投喂,切断了大多数寄生虫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养殖比野生的产品更为安全。反之,从市场看有食用的需求,如果养殖的不能满足需求,是否会增加野外群体被捕捉食用的风险?包括野生群体保护和疾病传播的风险?可以让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崔晶,姜鹏,祁欣等.河南省部分地区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007(010):787-788

  在短短几年内,黑斑蛙的养殖规模和产量成数百倍的增长,一度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中推广的明星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已形成了科研-推广-养殖为一体的良性发展产业。早在2014年,黑斑蛙就已经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全程食用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而养殖的种苗也是经过9代以上人工选育的苗种。在黑斑蛙饲养环节,其遵循“优养、重防、精管、严控”的养蛙八字经,进行标准化的养殖管理和疫病防控。黑斑蛙是安全驯养品种,其养殖技术成熟、养殖环节安全可控,因此,黑斑蛙的安全性无庸赘述。

  对于当下,黑斑蛙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管理权归属单位不统一。纵观全国合法养殖场,有省陆生野生动物养殖证和省水生野生动物养殖证并存的情况,这也说明了黑斑蛙的水生动物的属性。研究水生动物病毒的学者也明确说,水产动物病毒不会也不能感染恒温的哺乳动物。对于黑斑蛙等这些种源清楚、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依法养殖的两栖品种,应该同牛蛙、美国青蛙一样,划入水生动物管理名录,规范养殖。即使被禁,相关也要尽快拿出一个合理的处置办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户的损失。

  我合作社建立于2014年,近几年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从7亩发展到300余亩,总投资600万元,成为江西最大的青蛙基地,年产量50余万斤,销售额800万元,2017年以‘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助力扶贫事业发展,带动贫困户237户,590名贫困人口获益,解决劳动就业50余人。

  我社发展的同时也高度承担社会责任:采取的四种扶贫模式真正的让贫困农民变成产业农民:1自主经营模式;2劳动务工模式;3土地流转模式;4资产收益模式。

  在当下疫情环境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禁售政策,我场地第一批苗种已经全部投入生产场地,第二批苗种即将达到全年产卵最高峰,急盼国家给予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明确指令。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三农产业。

  我丛2010年开展黑斑蛙养殖到现在己有10年的养殖时间。发展到现在产业抚贫项目养殖规模己有一百多亩地,带动贫困户分红一百多人。同时带动养殖户150多户。蛙场存蛙5万多斤,种苗8千万尾现在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

  1.心情复杂的很,听到很多养殖户的议论纷纷,更加是吃饭没心情,做事没心思。

  2.去年投出去的资金也没有回一点,养殖一年的蛙都压在今年出售,而且现在又是开始又一年的青蛙育苗,这样的一种情况又当如何。

  我合作社自2013年起在江苏沭阳流转土地养殖青蛙,至今已有120亩,每年固定投入2018年中央7台致富经也有报道我社稻蛙种养结合的高效优势,7年里我社带动108家农业社员共同养殖青蛙,为土地增值,为农业创收,为振兴乡村而努力。

  在疫情发生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遵守国家严格规定,封存场地和禁止销售青蛙的通知,但我相信作为两栖类的青蛙,全程生活在农田,在水中生产,在水中成长,历经二十几代驯化,现在全程饲料喂养,场地用天网、外围网全封闭养殖,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和法规使用防疫方案。其安全性不言而喻。

  我社现存种蛙三万斤,三月中旬面临产卵到来,急需政策明朗,给予安心的发展养殖生产,为农田创收,为餐桌增加一道美味大餐(我社在江苏开有一个青蛙主题餐馆,川蛙食府,深受众多购买的人好评。)期盼允许继续合法养殖。

  本人怀着一颗农业人的本心自2004年开始青蛙驯化养殖,从最初1.5亩发展带动周边30多家养殖基地500多亩加入合作社,主要以水稻结合青蛙套养生态养殖模式,到现在通过摸索和汇总,也总结了对自己最合适养殖流程以及完善的育苗模式:大棚集中孵化-育苗-蝌蚪培育技术成熟。每年6月中旬都能赶上最早的一批青蛙上市,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经济的附加值,也为合作社成员增产增收。本合作社2020年继续扩大养殖面积准备在稻蛙模式上提升综合效益,希望国家能给予青蛙明确养殖的目录。继续为三农产业发挥贡献。

  同属两栖动物的牛蛙和美国青蛙批复准予养殖,我们再次强烈呼吁上级主管部门能给予重视,参照牛蛙的解决方法,把黑斑蛙等安全生产的人工饲养蛙类按水产动物来管理。黑斑蛙养殖是多地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号召,在农村作为扶贫项目大力推广的项目,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正是黑斑蛙的生产季节,受到疫情和政策影响,数万的养殖户损失惨重。强烈建议,保留中国青蛙养殖,留住全体返乡创业有志青年和全身心扎根农业的蛙农的希望,一同书写稻花香里说丰年,留取蛙声一片的乡村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