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对我而言是个非常特别的年份,这一年除了初为人父的惊喜之外,我的团队也经历了一场艰辛至极的再创业历程。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做了两个项目,在线环球直播和“一条被子”电商项目。前者为我们收获了上千万的在线观看次数,而后者则在短短一个月内销售量过千。我是“咋整”新媒体团队的负责人,我要讲述一个关于创业团队在2016年如何破茧而出、重新崛起的故事。
2016年11月,是一个令我紧张万分的月份,一方面我的孩子刚刚满月,另一方面“咋整”团队的两个项目正式启动。
早在2016年春节过后,我们团队内部就开始认真考虑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属性极强的新媒体公司,未来该怎么样发展?
2016年,新媒体这个行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喧嚣和涌动,从2200万的天价广告费到网红动辄每次数十万的在线打赏,令人以为这是个日进斗金的产业。然而,曾经作为新媒体行业最早开荒者的我们,由于管理层在2014年的动荡以及战略转型决策失误,2015年毫无拿得出手的业绩,甚至从行业排行榜的前十跌到了百名开外。所谓再创业是一次痛苦的洗礼,我们一定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竞争和更多巨头的介入。当时的处境,如果我是一支部队的司令,那正是“拢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尴尬局面。
好在,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总有新玩法和新概念。直播和电商在我们介入之前,还是整个行业中一个新兴话题,存在着很多想象力和发展空间。
2016年,整个行业都在探讨短视频的可能性,随着手机流量费用越来越便宜,新媒体视频化成为一种可以普及的内容形式,对我们团队而言,短视频势在必行,然而手上的资源却很难匹配这样的吞金项目。
在一次行业分享会上,一家从主打短视频起家的新媒体公司介绍,他们仅在职视频编导的数量就超过20人,同时还有五个以上的外包团队协作,这样才可以维持每日更新的节奏。按照这样的人力匹配计算,我们要维持日更至少需要在人力方面每年追加400万以上的投入,对于当时年收入仅有两百多万的团队而言,这显然是个天文数字。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新的方式切入这个新的市场,同时要维持一个相对低成本的人力运作模式,以免让公司的财务情况恶化到不可收拾。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开始全力开发在线年初,新媒体行业基本上没有人关注这个领域。
在线直播模式并不新鲜,早在2014年我入行前就慢慢的开始有人在此掘金。由于在线打赏功能的流行,一些模特和经纪人公司开始培养网红加入这一个市场。我的一个邻居曾是一家小型模特公司的老板,他的企业主要承接展会、庆典和活动的礼仪、模特、司仪外包业务,2008年成立后一直过得很艰难。由于缺乏商业资源,他们只能接一些外包再外包的业务,手上的模特资源也不算优质。然而在2014年,我的邻居介入直播市场,通过培养、推广和固化培训网红,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不仅在当年就换车换房,而且还在海南投资了两套房地产。
我个人并不羡慕他的成就,毕竟隔行如隔山,我并不懂得如何去运作模特和网红,然而他的成功却让我看到直播业务的可能。尽管2016年年初直播行业还是以网红和秀场模式为主,然而随着这一个模式竞争的白热化,慢慢的变多的低俗和卖弄式的表演慢慢的出现,作为一个新媒体机构,我们很清楚这必然导致政策的收紧。纵观整个互联网行业,无不是从低俗走向栏目化精品化,在转型期间专业的栏目化运作团队无疑是行业中最稀缺的资源。
我是多年的国际政治及军事评论员,也曾经多次近距离观察过战争,我的搭档方乐迪是多年的时政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所掌握的资源,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运作一个关于境外旅游和探险新媒体公号,也聚拢了几万忠实用户。我们大家都认为基于旅游和探险目的的直播节目肯定会有人看,同时,我们也开发出了很多海外的主播资源,这是现在国内市场稀缺的资源。于是我们决定上马直播项目,并且迅速开始扩张海外资源,定期推送我们的海外在线直播。这一个项目在立项的时候并不被我们的投资方看好,他们坚持认为这缺乏足够的商业模式支撑,然而我们却坚持好的内容就是商业模式。
在新媒体这个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行业,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才是正确的做法,最终事实上我们的判断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借助里约奥运会的热度,我们成功策划了一档全球12城共同迎奥运的在线直播栏目,并且首次在平台突破200万的播放量。
在平台的支持下,我们11月又策划了30城日播的全球直播节目,累计播放突破千万且多次被推荐上平台首页。由于我们没足够的经费支持,因此也无法聘请大V来参与我们的直播节目,能有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
经过连续两次的大型直播策划,我们不仅在直播界小有名气,而且合作的平台和商业品牌也慢慢变得多。2016年在媒体上的转型,到此算是有了一个让人比较满意的成绩单。
从市场反馈看,我们的直播节目开辟出了一条网红之外的商业变现之路。直播解密可以靠出色的企划与执行带来切实的商业的盈利。明年相继会有大平台从内容购买和品牌传播上与我们合作。
突破直播领域的同时,我的团队也在电商领域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自己设计和生产“一条被子”。做这样的产品的想法源于我的一次沙漠旅行,那次旅行主办方要求参与者必须自备睡袋。对于出门只爱住酒店的我而言,如果去买一条睡袋只会是一次性产品,同时我又不愿意买一条廉价货色亏待自己,于是,我在美国的购物网站上找到了一条高科技的被子,这种被子选用了一种全新保暖材料——气候盾人造棉来制造,不仅轻便保暖还能够反复水洗和压缩。亲身使用过之后我认为这是一款神奇的产品,气候盾材料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保暖和轻便,关键是反复压缩和水洗之后并不影响保暖效果,而且从洗衣机拿出来几乎就已经干了。
我当时就想,如果这样一种材料全面替代传统的棉花、羽绒和丝绵的话,将会是一场革命性的家居改变。此前,传统材料制造成的被子主要通过在阳光下暴晒来消毒清洁,对于北京这种多雾霾的城市而言,晾晒被子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新材料的被子可以像内衣一样用洗衣机清洁,而且具有速干功能,可以即洗即用,这显然比传统材料更干净和卫生。
于是我给气候盾公司发了邮件,以确保自己能买到这样一种材料,同时开始在国内寻找可以加工这样一种材料的工厂。很快我得到了气候盾公司的回应,他们告诉我在中国并没有他们的代理商,但是能直接从美国订货,因为他们的材料只在美国本土生产。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订购、外观设计和生产的基本工艺完善,我们终于在2016年11月向市场投放了1000条被子。
销售前夜我们整个团队对这样的产品并不是很有信心,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这款被子比预定投放期晚了整整三个月。而我们对第一款产品的功能设定是春秋季节用的薄被,11月才投放市场已有点过季了。电影《一代宗师》里说得好,“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于是我们把项目坚持做了下去,结果却出乎我们的预料。
从双十一上线销售到双十二促销结束,我们第一批次投放市场的1000条被子全部卖完了,现在已确定进入了第二批次生产期。更加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根据零售商的反馈,这款被子的退货率非常低,客户的复购率也非常高,这说明用户肯定了我们的产品质量和设计理念。
2016年我阅读了一篇关于优衣库的商业报道,优衣库成功让抓绒类产品替代了羊毛衫,成为市场上中层保暖服装的主流。抓绒材料和气候盾一样,都是源于军事科技的战地人造保暖材料,都具备容易清洁和速干的特性。显然,人造保暖材料正在逐渐替代以棉花、蚕丝、羊毛和羽绒为主流的服装市场,而被子这一个市场至今已经是天然保暖材料最后一个堡垒,谁能攻破它谁就能创造另一个优衣库。我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在2016年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市场印证了我们的商业逻辑是正确的。
尽管我们这个团队在2016仅仅做了两个新的小尝试,成绩却让我们欣慰和感动。毕竟,这是一个以90后为主的新媒体团队,在决定放手去干之前,都没有电商和直播方面的任何经验。
经过这一年的奋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或许能回答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坚持做一份媒体的事业?因为只有在这个行业里边,我们才可以每天都接触一些新鲜的人,做一些新鲜的尝试,发现一些新鲜的领域。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新鲜,这才是这个行业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上一篇:蚕丝为何屡屡“被蚕丝”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余杭清水丝绵冲刺国际“非遗”